公司新闻
杏彩体育登录:青海油田油气管线安装工王锡军——打造油气动脉的“管道铁人”
时间: 2024-12-24 12:30:21 来源: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作者:杏彩体育投注网 浏览次数:

  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狮子沟3430.09米的狮20井,是该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,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且自然条件最艰苦的采油井。

  2011年2月,正在甘肃武威工地鏖战的王锡军,接到赴京领奖的通知后,就近到武威城里置办了一套西装,匆匆赶往北京。几天后,他走进中南海紫光阁,披上了“中华技能大奖”的绶带。

  从一名技校生到多项荣誉在身的技能大师,20多年来,王锡军的艰辛和荣耀、付出和收获,都和油气管道紧紧相连。

  石油天然气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命脉,而管道承载着输送能源的重要使命,犹如国家经济的动脉线。从大漠戈壁到东海渔港,从高山荒原到水乡洼地,从茫茫雪山到热带雨林,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们迎风卧雪,将万里管网不断延长。

  王锡军就是这些管道建设者中的一员。听着机器不停地轰鸣,看着一道道管口相连接、一堆堆土沙在翻滚、一米米管道被掩埋,他说那是自己最有满足感的时刻。

  1990年,16岁的王锡军考入位于敦煌的青海石油管理技工学校,3年后,被分配到青海油田花土沟生产一线。

  花土沟是青海油田的生产基地之一,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,海拔近3000米。“天上无飞鸟,地上不长草。风吹石头跑,氧气吃不饱”,是对花土沟自然环境的绝佳诠释。

  从敦煌到花土沟,500多公里的路程荒无人迹,寸草不生。车辆颠簸前行,过处风烟滚滚。“这是哪里?什么时候才能到啊?”似乎没有尽头的旅途,让王锡军充满绝望。

  从早到晚,走了整整一天,终于到了花土沟。“放眼望去,都是简陋的平房,连棵绿树都很少。”花土沟的“破烂”,加重了王锡军的绝望。

  第一天去上班,王锡军便发现有几个分不清——男人和女人分不清,工人和农民分不清,干部和工人分不清。看到同事们灰头土脸的样子,想到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状态,王锡军再次感到绝望。

  “一下子到了这么偏远的地方,举目无亲,要不是兜里没钱,又离别处太远,能走就走回去了。”艰苦的环境消减了他的工作热情,那时,王锡军不止一次想要离开。

  王锡军的师傅何治平,1978年从部队转业。他工作严谨,看不得徒弟不求上进,时常耳提面命:“社会在发展,年纪轻轻的,如果没有一技之长,你很难在单位立足,更难在社会立足。”

  师傅的话像钉子一样钉在了王锡军心里。他说,尽管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孩子,但有血性、好面子,再加上不想让远在西宁的父母担心和失望,他开始振作起来,直面花土沟的荒凉。

  王锡军所在的单位负责油田的地面建设。一口口油井抽出的油,都要经由一条条的管道输送到储油罐中,他们就负责铺管道、做油罐。王锡军跟着师傅做管工活,不久,又瞄上了铆工技术。“看他们画几条线就按图放样、下料、制作、安装、校正,感觉特别神奇。”

  一位姓杨的师傅铆工技术好,但有自己的徒弟,按规矩是“传内不传外”的。王锡军动起了脑筋。他有机会就多看多记,也往师傅圈里扎,多聊多问。很快,王锡军知道了干这活要用到三角函数,便翻腾出以前的课本,把数学好好回了回炉。师傅们看这青年机灵好学,也愿意不时地指点他。慢慢地,他干上技术活了,“从工装口袋里掏出来的,不只有劳保手套,还有卷尺,有划线的粉笔了。”王锡军说。

  王锡军迅速成长,几年后,成了技术上的一把好手。他的第一个作品是带人做一个200立方米的储油罐。这个罐不论外观还是内在品质,都堪称标准。公司经理吴昆元大加赞赏,把它树成了样板罐。王锡军首战告捷,这给予他无限动力。

  “当时我都有点骄傲了,觉得自己厉害得不得了,走到哪儿都想着别人会叫我王师傅。其实,还是叫我小王的多。”提及这一往事,王锡军憨厚一笑。多年艰苦单调的工作,并没有磨灭他的幽默感。

  对王锡军来说,2000年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年。这一年,他投身长输管道建设,从此以赫赫战绩扬名青海油田。

  当时公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,是参加涩宁兰管道建设。这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,也是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、国内管道口径最大的长距离输气工程,起始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涩北气田,最终到达西宁、兰州。管线毫米。

  一根管子10多米长,要一根根焊接起来,才能成为管线。焊接之前的一道重要工序,是把两根管子的口对准。行话说,七分对口,三分焊接。对口准才能保证焊接质量。可这种大口径管道的工程,之前他们从没干过。一没技术,二没设备,怎么办?

  靠着同事从专业公司拍回的照片,局里的工程师叫上王锡军,反复琢磨,最后仿制了一个用于管道对口的“内对口器”,算是解决了设备上的问题。但由于技术生疏,管道对口速度特别慢。外地专业管道施工机组每天可组对六七十道口,王锡军和同事们起早贪黑,也只能组对二三十道口。这种进度,根本不能适应工期要求。王锡军很是郁闷。

  不久,单位组织他们到州府德令哈学习,王锡军瞄上了那里的管道队。休息时间,王锡军找管道工聊天,讨教技术问题。那里的管道工说,我们就一直这么干的,也说不上什么技术要领。王锡军不甘心,就每天一个人跑到他们的工地边看边琢磨。从对口器与管口间距,到对口手势,他都默默记在心里。“我从来没有这样投入过。”王锡军对记者说。

  后来,这套办法被概括为“四字对口法”,即一稳、二平、三巧、四准。就是吊管空中移动要稳,吊管空中姿态要平,管口与对口器接触间距要巧,管口与管口对接要准。这套办法被推广到整个管道公司,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。

  再后来,王锡军感到,要让效率再上台阶,仅有好的技术是不够的,还必须有好的作业方法。他一面抽空到其他工程现场学习,一面和单位技术人员摸索,一来二去,研究出一套“长输管道建设流水线作业法”。把从卸管、布管、管口清理,到吊管、管口对接、焊接,每一环节的操作方法、时间、距离要求,都规定得明明白白,保证各个工序环环相扣,作业现场整洁规范。他硬是把一些看起来没有头绪的活儿,整出了流畅的节奏。

  当年8月,涩宁兰输气管道工程建设正酣。这天,重达100多斤的探伤仪卡在了管道里。本来,两位工人把仪器抬进管道后,它会自己往前“走”,检测王锡军机组干的这段活有无瑕疵。可它突然了,停在距管道口2.5公里处。

  大家七嘴八舌说对策,说来说去似乎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把管道割开取出仪器。但这会带来其他问题:割开的管道再对口更加困难,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,不知要耗费多长时间;把整个机组的人员、设备调回来,人力、物力上都不划算。重更要的是,割管会对公司声誉产生不良影响。公司正是打品牌的时候,不能因为这件事影响长远利益。

  第二天早晨,太阳像往常一样烤着柴达木盆地。身高超过1米7的王锡军猫着腰,钻进了直径仅为660毫米的管道。他卧在小滑轮车上在管道里滑行,狭小的空间、稀薄的空气、黑暗中扬起的粉末,令他好几次差点窒息。

  终于,王锡军摸到了探伤仪。他推了几下,仪器一动未动。王锡军发现,凭一己之力很难拖动这家伙,只能将它放在滑轮车上,一点点地往外拽。从早晨8点到下午两点,王锡军在管子里待了6个小时,来回5公里。

  “管子里特别热,有一段时间我都热昏了过去。”王锡军对记者说。现在回忆起来,王锡军一阵后怕,那是他离死亡最近的时刻。

  自那以后,“管道铁人”的故事传遍青海油田。这一年,王锡军毫无悬念地被评为油田的劳动模范,走出了他日后成为青海省劳模和全国劳模的第一步。

  成为劳模后,王锡军对自己的要求变了。“评劳模的第一道程序,是单位100多人投票推选。咱不能对不起兄弟们,也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,说话办事,都要有劳模的样子。”王锡军说。

  成为劳模后,领导对他的要求也变了。如果一段时间工地上没有令人振奋的战绩,如果工程中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,他们会说:“给王锡军打个电话。”

  所以,当涩宁兰复线管道建设遇到卡脖子的羊肠子沟,而国庆节前通气的工期逼人时,领导们理所当然想到了王锡军。他临危受命。

  羊肠子沟位于柴达木盆地东侧,荒山夹着山谷,地形酷似一条条羊肠子形成的沟渠,是地图上找不到的无人区。羊肠子沟海拔高,紫外线强烈,严重缺氧,满山遍野的空旷与荒凉。

  干这种活,除了要吃苦,还要会巧干。除了靠一身过硬的技术,还要会谋划调度。不打无准备之仗。王锡军一个人提前到了羊肠子沟。骄阳似火,他每天上坡下沟勘查地形,量了又量,算了又算,设计着弯管放置的角度、位置,画出草图,拟定施工流程。“那段时间每天都走10多公里,衣服汗湿了一次又一次,留下了一道道白印子。”王锡军说。

  待到万事俱备,机组进场,王锡军和同事们干得顺风顺水。一个半月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,比预定工期提前一半时间。

  涩宁兰复线工程中,“百口考核”创焊接一次合格率100%的新纪录,王锡军机组被评为“金牌机组”。

  不同的工程中,机组成员大都不同,可谓“铁打的机组流水的兵”。一次,他的机组来了清一色的十七八岁的“青海娃娃”。他们只接受过短期培训,技术上欠火候;跟他们交流,情感上有隔阂。带这样的队伍需要格外用心。

  王锡军用上了他的“老一套”:生产上周密部署,纪律上要求严明,自己干得猛,对他们教得细。两个星期后百口考核,王锡军机组遥遥领先。过了一段时间后,组里的10个焊工,都成了能干不同工序的多面手。王锡军也成了他们心服口服的师傅。

  作为管道工,人随工程走,征战四野、风餐露宿是常态。在柴达木盆地,沙尘暴肆虐时,王锡军他们住的帐篷“外面多大风,里面有多大风”,晚上睡觉只好拿枕巾盖住脸挡土。而在湿热多雨的南方,时常要在泥泞沼泽中施工。一个工期短则多半年,长则近一年,到了一线,家就是遥远的牵挂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日复一日艰苦的劳动中,一缕寂寞不时会涌上小伙子们心头。

  王锡军努力带给大家温暖。他制作了机组成员家庭联系卡。他为每一名员工过生日。他时常开导大家:“像我这样快快乐乐、哼着小曲儿把活儿干了是一天,愁眉不展也是一天。咱聚在一起有个气场,一起往前跑,大家才都有精神。”这时,王锡军是推心置腹的大哥。

  艰苦不仅是管道工人的工作常态,也是石油一线工人的工作常态。论环境恶劣、生存艰难,尤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海油田为甚。从敦煌基地到花土沟的路上,翻过海拔3648米的当金山山口,要经过一个名叫冷湖的地方。这里是我国开发柴达木油气资源的起点。在这里,有个著名的青海冷湖四号公墓,埋葬着为了开发青海油田而殉职和早逝的400多位先驱,年龄最小的仅有19岁。

  不管多么苦,王锡军都挺了过来。2011年,他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个转折:“王锡军大师工作室”挂牌,成为第一批被授牌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。

 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主阵地之一。现在的王锡军说,自己的主要职责有3项:一是带徒弟,培养生产技术骨干;二是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,组织攻关;三是联合6个油田子公司的技能工作室,进行科技创新。

  曾经,王锡军非常向往办公室的工作,“挎个小包包,夹个小本本,坐个小车车,风吹不到,雨打不着,轻松又安逸。”可一走进办公室,他又分外想念热火朝天的工地,想念一起打拼的兄弟。

  王锡军说,自己还有一个愿望,就是“让更多的人知道石油工人的艰苦和奉献,知道你在干净的厨房里打开炉灶燃烧的那股气,来得多么不容易”。

钢管

Copyright © 杏彩体育登录官网入口-杏彩体育投注网 版权所有
手机:13502182789 王经理 手机:15122183889 王经理
电话:022-26802789 电话:022-26923889
联系人: 王经理